选择排序

实现原理

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(大)元素,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,然后,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(大)元素,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。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。
选择排序的实现过程: 在不断未排序的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,将其放入已排序区间的尾部。
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,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。但是选择排序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,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。这样一来,当遍历完未排序区间,就意味着已经完成整个序列的排序了。图示如下:


动图演示

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:

  •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(大)元素,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。
  • 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(大)元素,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。
  • 重复第二步,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。

Selection Sort

示例代码

选择排序的实现逻辑非常简单,对应的 Go 实现代码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package main

import "fmt"

func selectionSort(nums []int) {
if len(nums) <= 1 {
return
}
// 已排序区间初始化为空,未排序区间初始化待排序切片
for i := 0; i < len(nums); i++ {
// 未排序区间最小值初始化为第一个元素
min := i
// 从未排序区间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,直到找到最小值
for j := i + 1; j < len(nums); j++ {
if nums[j] < nums[min] {
min = j
}
}
// 将最小值与未排序区间第一个元素互换位置(等价于放到已排序区间最后一个位置)
if min != i {
nums[i],nums[min] = nums[min], nums[i]
}
}
}

func main() {
nums := []int{4, 5, 6, 7, 8, 3, 2, 1}
selectionSort(nums)
fmt.Println(nums)
}

由于传递到 selectionSort 函数的参数是 []int 类型的切片,而切片是引用类型,所以其实不必定义返回值,运行上述代码,打印结果如下:

表明排序算法可以正常工作。

性能分析
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选择排序的性能和稳定性:

  • 很显然,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$O(n^2)$;
  • 由于不涉及额外的存储空间,所以是原地排序;
  • 由于涉及非相邻元素的位置交换,所以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
综合比较前面介绍的三种排序算法,时间复杂度都是一样的,也都是原地排序,但是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,此外,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相比较的话,插入排序只需要执行一条语句,而冒泡排序需要三条,因此在同等条件下,或者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插入排序性能是要略优于冒泡排序的,所以综合比较下来,三者的优先级是插入排序 > 冒泡排序 >> 选择排序
不过三者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$O(n^2)$,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性能表现其实都不理想,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,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算法。

选择排序与插入排序的区别

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都有两层循环,外循环遍历整个数组,内循环稍有区别:

  • 选择排序的内循环是遍历一组未排过序的数组
  • 插入排序的内循环是遍历一组已排过序的数组

选择排序原理:主要在选择上,每一次从无序队列中选择出最小值,然后将其放置在有序队列的末尾,然后在无序队列中将其删除。
插入排序原理:默认第一个元素为有序,后面的逐个向有序中插入,特点就是不断的移动数据,一直到排出序列。


选择排序
https://www.chendujin.com/posts/43d00a99.html
作者
托马斯
发布于
2022年4月26日
许可协议